第599章 旧时王谢-《海上升明帝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“元末之时,山东灾荒不断,兵祸连年,人口所剩无已,幸存之人自称漏户,漏杀之户也。”
    淄川县般阳书院。
    本地士绅官吏,与驻扎军队,    一起在这里为般阳书院重新开学庆祝。
    书院山长是从奉天来的,祖籍淄川后来因做官迁去南京,如今再回来,也是诸多感慨。
    提起淄川历史,更是叹气连连。
    “大明开国,到嘉靖年间,我淄川仅中六名进士。”
    相传,当年明军北伐,在山东大战,    甚至有朱元璋血洗山东的传说,建国不久,朱棣靖难,山东再成战场。
    甚至因为战乱灾荒,永乐朝淄川还发生了唐赛儿起义。
    明初对山东六次移民屯田补充,以恢复山东。
    到万历时,朝廷统计,淄川有丁口一万七千四百余,也就在万历朝时,淄川经过二百多年恢复,才达到一个不错的峰值。崇祯战乱,丁口又损失了几千。
    淄川有六大望族,东王西毕,南孙北韩,中高张。
    嘉靖万历两朝,淄川考取了二十二名进士,其中六大家族就占了十三个。
    崇祯年间,    张至发还入阁成了大学士,    两年后为首辅。
    由弘治起淄川慢慢的兴盛起来,原本是夯土城的淄川,在弘治、嘉靖、万历三次加修。
    包砖,加砖垛,加瓮城,崇祯九年还升级为石城,城高三丈二,基广六尺,周围八里,城外护城壕深一丈五、宽一丈。
    四门还加筑炮台,储火药。
    张至发致仕归乡后,还发动集资,建窝铺一百二十二座,敌台十三座,空心楼十一座。
    淄川成了铁打的淄川。
    崇祯末,甚至挡住了上万闯贼的攻城。
    第(1/3)页